Q星

Q星(英語:Q-Star)亦稱為灰洞(英語:grey hole),是一個假設存在的天體,由既稠密又重的中子星組成。這個概念,由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1975年所提出,用以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重力場方程式中的一個解[1]。根據霍金的論據: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,分別是黑洞白洞。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「有進沒出」的天體,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。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,所以黑洞不再適合被稱為黑洞,改名為「灰洞」。目前「灰洞」這個名稱已不再使用,而是改稱為「Q星」。Q星與恆星黑洞在性質上亦有相似的地方,但目前只發現過恆星黑洞,而未發現真正的Q星。Q星並不是夸克星,Q星的名稱源自於超對稱 Q-Ball及B-Ball(重子數)。

Q 星

它比中子星重,外在的物質還保持著粒子數。建議或已發現的恆星質量天體(白矮星、中子星和夸克和先子星)全都以質點粒子的簡併壓力支撐著,所有這些都被稱為簡併恆星。Q星不能被誤認為是夸克星,這個Q並不是代表夸克(quark),而是對應於一個量子數。Q星可能被錯認為恆星黑洞,一個此種天體的候選者是緻密天體的天鵝座V404

含重子數Q 星

參看

參考資料

  1. ^ 什麼是“灰洞”?. [2010-08-0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-06-30). 
  2. ^ 2.0 2.1 Properties and signatures of supersymmetric Q-balls, Alexander Kusenko, 2006

外部連結

  • Abstract, Are Q-stars a serious threat for stellar-mass black hole candidates?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 Miller J.C., Shahbaz T., Nolan L.A, 1997
  • Abstract, No observational proof of the black-hole event-horizon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 Marek A. Abramowicz, Wlodek Kluzniak, Jean-Pierre Lasota, 2002
類型
尺度
形成
性質
模型
  • 引力奇點
    • 奇點定理英语Penrose–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
  • 原初黑洞
  • 重力星英语Gravastar
  • 暗星
  • 暗能量星
  • 黑星英语Black star (semiclassical gravity)
  • 磁层永坍缩体
  • 模糊球英语Fuzzball (string theory)
  • 裸奇異點
  • 环奇點英语Ring singularity
  • 白洞
  • 伊米尔齐参数英语Immirzi parameter
  • M理论范例英语Membrane paradigm
  • 球形闪电英语Kugelblitz (astrophysics)
  • 蟲洞
  • 類星英语Quasi-star
爭論問題
度規
列表
相關
值得注意的
  • 分类 分类
  • 共享资源页面 维基共享
分類

物理學
相關的
鄰近地球的超新星 · 假超新星 · 矮新星 · 極超新星 · 夸克新星  · 脉冲星喷发英语Pulsar kick · Foe (單位) · 伽玛射线暴 · 失敗超新星
前身
高光度藍變星 · 沃尔夫-拉叶星 · 超巨星 · · ) · 特超巨星 · ) · 白矮星(相關链接)
殘骸
發現
列表
值得注意的超新星(含超新星殘骸) · 候選者 · 大質量恆星 · 科幻中的超新星英语Supernovae in fiction
著名的
研究
超新星宇宙學計畫 · 高红移超新星搜索队 · 德州超新星搜尋 · 近鄰超新星工場計畫 · 超新星信息巡天英语Supernova Legacy Survey(SNLS) · 超新星早期预警系统(SNEWS) · 蒙特阿格利亚乐超新星和小行星巡天英语Monte Agliale Supernovae and Asteroid Survey(MASAS) · 超新星/宇宙加速度探測器英语Supernova/Acceleration Probe(SNAP) · 史隆超新星巡天
分类 Category:超新星  · 共享资源页面 维基共享
演化
原恆星
光度分类
光谱分类
残骸
纯理论恒星
核合成
结构
特徵
恆星系統
地球视角
恒星列表
相关条目
  • 分类恒星分类
  • 共享资源页面 共享资源
  • 主题恒星主题页
  • 主题天文学主题页
  • 专题 恒星专题
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與恆星相關的小作品。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。